碧翰烽:离不开房地产的地方政府为何“很缺钱”?

转载请注明出处:www.zghxfzxww.com 发布时间: 2013-07-15 15:15:07

 “从去年开始,政府那边就开始多次拖欠工程款,其间也断断续续出现过停工。我多次找过政府领导,他们直接发话说‘要是卖地卖不好,今年的工程更难做,即使开工也没钱完工’。”参与珠三角某市基建工程建设的某施工公司总经理廖智(化名)向记者表示,“房地产开发火不火,几乎成为基建工程生意的晴雨表。”(华夏时报2013-07-13)

近几年,地方政府的“土地依赖症”越来越严重。“实业不景气,只有抓住房地产开发这根救命稻草,地方财政才能多扛几年。”珠三角某市一位官员直言不讳地说。

为什么近些年来年年进行房产调控?却年年房价上涨。一方面是调控手法不得当,另一方面恐怕是地方政府根本就不买账,这种割他们肉的事,怎么会得到坚决的执行。

现如今,对于地方政府来说,钱是非常重要的事。一是拼命地“跑部钱进”,采取各种手段,拼命地争取上级各项资金与项目,并以此作为重大政绩;二是拼命地招商引资;三是拼命地卖土地。所有的这些除了发展政绩之外,当然有一个重要的动机,就在于“钱”了。

可是即使如此,地方政府仍然是“缺钱”不止,就象珠三角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,也在喊穷,不得不抓住房地产这根救命稻草,而且是一根已经充满泡沫、充满危险的救命稻草,这不得不让人十分忧虑。

为什么地方政府那么缺钱?为什么地方政府会欠下如此巨额之债务?据审计署公布的结果,截止2010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.7万亿元,而近两年还在不断增加,可以想见这个数字会有多大?

这里我们得来分析一下地方政府主要用钱的去路在哪里?才能真正弄明白地方政府为何那么缺钱?为什么举那么多的债?否则何以对症下药。

首先,吃饭财政是个大问题,人员经费庞大。也就是说,供养财政人员的工资、福利等是一笔庞大的经费,除了公务员之外,还有不少人员包括临时工都依赖于财政供养,据凤凰周刊报道,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可能在6000万人左右,这样庞大的群体自然需要不少的财政经费,而这许多人员是需要地方财政供养的。

其次,以“三公”经费的行政开支是笔庞大的开支。据有关报道,2006年我国行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中比重已接近30%;同年日本仅2.38%、英国4.19%、韩国5.06%,印度为6.3%,美国为9%。近日,财政部通知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对2013年一般性支出统一按5%比例压减。重点是压减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、会议费、办公设备购置费、差旅费、车辆购置和运行经费、公务接待费、因公出国(境)经费等。根据去年的决算报告,汇总2012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、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,合计1028.52亿元。如果今年按5%的比例压减,压减的规模约为51.4亿元。

那么这样的费用在地方政府来说,只会多不会少,尤其以“三公”经费最为引发人们关注,至今真实的数字都是个谜。但以大吃大喝、豪华公车的态势来看,绝不是个小数目。而在行政开支的庞大开支当中,由于特权的存在,关于领导干部各种待遇的配备一直是笔不菲的开支,包括已经退休的领导干部,仍然占据着额外的庞大的财政负担。

最后,就是地方政府永远挥之不去的“政绩工程”、“形象工程”之冲动。一届领导上马,总有一次新的政绩运动。去年全国相继换届之后,各个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“大项目”、“大工程”,动则上亿元,丝毫不输给任何地方,丝毫不考虑今后的债务有多大,只考虑在自己手里怎么玩得更潇洒。

实际上被推开的一个个项目与工程,有没有多大的效益价值,有没有多大的投资回报,谁会去评估过。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眼里,政府投资、GDP数字才是他们乐此不疲的动力,如何把更多的钱投入到实体经济、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,却恐怕又没有真正去考虑过。

而项目、工程的腐败,更加加剧了资金投入的无底洞,加剧了项目工程投资回报的更小化,只求干得轰轰烈烈,却少去听听群众的真实感受。

这几乎都是地方政府财政刚需的压力所在,人员、行政开支、项目投融资,如何没有一个从机构、财税、经济转型等各个方面的系统而完善的体制改革路径,想要解决地方政府缺钱的问题,想要遏制地方政府大手大脚花钱的冲动,恐怕真不是件容易事。

而这一切,其实完全可以从群众监督开始,也就是从群众监督地方政府如何花钱开始,捆住他们的手和脚。

 

未经中国和谐法制网书面特别授权,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,违者依法必究。 Copyright 2012 中国和谐法制网 地址:西安市碑林区五道什字东街50号
邮箱邮箱:75427504@qq.com 电话:029-82487609 陕ICP备2022005520号-3
陕ICP备2022005520号-3